`

PPI上涨增加全年通胀压力

阅读更多
引用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英文全称Producer Price Index,也称产品价格指数。是从生产者方面考虑的物价指数,测量在初级市场上出售的货物(即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某种商品时,如钢铁、木材、电力、石油之类)的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反映与生产者所购买、出售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

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涨反映了生产者价格的提高,相应地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CPI的上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潜在性指标。


引用
“翘尾”是我国有关部门计算和分析年价格总指数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我国现行年价格总指数(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等)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是:首先按顺序计算出当年每个月份与上年同月份相比的价格总指数,即通常说的同比价格指数,然后再把这12个同比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即12个月同比指数相加再除以12,就可以得出年价格总指数。
2007年CPI数据一览



翘尾因素也称价格滞后影响,是指上年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例如,假设食盐上年前6个月价格均为每公斤1元,而7月份价格上涨至每公斤1.2元,并一直保持到12月份。这样,即使下一年食盐价格未作调整,仍为每公斤1.2元,但下一年前6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食盐价格将表现为上涨20%。这就是上年7月份食盐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滞后影响。

翘尾因素纯粹由统计上的指数方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其大小与报告年的新涨价因素无关。


  • PPI持续攀升势头不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08年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1%,创下2004年10月份以来的近三年新高,涨幅在上月大幅提升的基础上,继续攀升0.1个百分点。这也是PPI自2007年7月份以来的连续第十个月上升。

从分类价格指数涨幅情况看,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与上月相比,涨幅提高0.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月有所放缓。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与上月相比,涨幅下降了0.1个百分点。由此看来,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继续上升,主要推动因素仍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此外,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8%,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当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和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1.2%、20.8%、6.1%和4.2%,分别比上月提高2.2%、2.8%、2.9%和下降0.7%。在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国内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等的价格在持续攀升,涨幅有加快的态势。

  • CPI后续上涨压力加大

CPI与PPI之间有一定的联动效应,因为PPI的涨跌可以通过流通领域传导到CPI,所以PPI往往被看作是CPI的先行指标。研究表明,PPI向CPI的传导有4-6个月的时滞,即PPI的上涨将影响到4-6个月后的CPI。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08年C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即CPI涨幅将由于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及翘尾因素的下降等原因而出现回落。但目前来看,今年前四个月PPI的持续上涨,将制约下半年CPI的下跌空间,2008年全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持续增强。

PPI未来几个月还有继续上扬的可能性。由于在PPI的构成中,生产资料价格占到75%左右的比重,所以PPI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价格,而在生产资料中,能源和原材料又占主要部分。而当前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因素就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主要受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力在持续增强,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限价措施,但这种限制很难控制国内价格的上涨,只能使涨幅有所放缓而已。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PPI仍将维持在高位,这将给更长时期内的CPI上涨造成压力。

  • 防通胀仍是头等大事

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好于预期。美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也表明美国经济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差,美国经济形势可能改善,将使外需下降压力减轻。再加上中国内需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担心越来越少,而物价的持续上涨则使通货膨胀成为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因此,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宏观调控中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们预计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不会改变,但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仍会以数量型工具为主,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二季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再提高1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依然不减,信贷政策将“有保有压”,注重结构调整。

来自供给层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如国际原油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国内工资上涨的压力以及企业成本的持续提高等,单靠货币政策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需要统筹协调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供给问题。另外,因为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此,防止全面通货膨胀也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配合,共同努力,防止全球性通货膨胀蔓延。

引用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研究部)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